专利转让平台_买专利_卖专利_中国高校专利技术交易-买卖发明专利上知查网

全部分类
全部分类
一种车辆后视镜

一种车辆后视镜

IPC分类号 : B60R1/06I

申请号
CN201910793792.5
可选规格
  •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 法律状态: 有权
  • 申请日: 2019-08-27
  • 公开号: CN110481433B
  • 公开日: 2019-11-22
  • 主分类号: B60R1/06
  • 专利权人: 温州联睿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后视镜,涉及车辆配件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后视镜本体、后视镜支座、碰撞旋转支座、碰撞触发罩和触发装置;后视镜本体背部的周侧面开设有与碰撞触发罩相配合的槽口;后视镜本体内部在前后方向上滑动配合有触发装置;后视镜本体在后视镜支座一侧固定有碰撞旋转支座的上支座;碰撞旋转支座的下支座与后视镜支座固定连接;后视镜支座固定在汽车的后视镜处。本发明通过后视镜上的碰撞触发罩的作用,当汽车的后视镜发生碰撞时,碰撞触发罩带动触发装置的作用,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后视镜不防撞,发生碰撞时,存在碰坏,甚至掉落状态的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后视镜,包括后视镜本体(1)和后视镜支座(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碰撞旋转支座(3)、碰撞触发罩(4)和触发装置(5);

所述后视镜本体(1)背部的周侧面开设有与碰撞触发罩(4)相配合的槽口(101);所述碰撞触发罩(4)与槽口(101)在前后方向的滑动连接;所述后视镜本体(1)背部固定有弹性件A(102);所述弹性件A(102)的另一端与碰撞触发罩(4)的内表面相接触;

所述触发装置(5)包括碰撞触发板(501);所述碰撞触发板(501)靠近后视镜上的反光镜(107)的一侧表面固定有弹性件B(502);所述弹性件B(502)的另一端与后视镜本体(1)内表面相接触;所述碰撞触发板(501)另一侧表面固定有限位滑动柱(503);所述限位滑动柱(503)贯穿后视镜本体(1)外壳;所述碰撞触发罩(4)内表面固定有触发柱(401);

所述后视镜本体(1)内部在前后方向上滑动配合有触发装置(5);所述触发装置(5)在后视镜支座(2)一侧固定连接有触发绳(504);所述后视镜本体(1)内部开设有与触发绳(504)相配合的安装孔(103);所述触发绳(504)末端固定有可以上下位移的触发块(104);所述触发块(104)周侧面固定有限位板(105),所述触发块(104)周侧面配合有圆形弹簧(106),所述弹簧(106)位于限位板(105)上方;所述触发块(104)与碰撞旋转支座(3)的上支座(301)上下方向的滑动配合;

所述碰撞旋转支座(3)包括上支座(301)和下支座(302);所述下支座(302)上表面固定有T型支柱(3021);所述上支座(301)下表面开设有与T型支柱(3021)相配合的安装孔B(3011);所述上支座(301)内部开设有与触发块(104)和限位板(105)相配合的限位孔A(3012);所述下支座(302)上表面开设有阶梯孔型的圆形滑槽(3022);所述圆形滑槽(3022)内底面开设有与触发块(104)底部配合的限位孔B(3023);

所述后视镜本体(1)在后视镜支座(2)一侧固定有碰撞旋转支座(3)的上支座(301);所述碰撞旋转支座(3)的下支座(302)与后视镜支座(2)固定连接;所述后视镜支座(2)固定在汽车的后视镜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旋转支座(3)的下支座(302)与后视镜支座(2)还可以固定安装有后视镜电动折叠座(6);所述后视镜电动折叠座(6)包括折叠底座、折叠座和微型电机;所述折叠底座与后视镜支座(2)固定连接;所述折叠底座内部固定安装有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齿轮A;

所述折叠座与碰撞旋转支座(3)的下支座(302)固定连接;所述折叠座内部固定安装有齿轮B;所述齿轮A与齿轮B啮合传动;所述折叠底座与折叠座转动连接;

所述折叠座内部固定由限位卡块;所述微型电机的输出轴末端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卡块与微型电机的输出轴末端的限位槽转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块(104)包括圆柱结构、上半圆球(1041)、圆台(1042)、限位圆柱(1043)和下半圆球(1044);

所述圆柱结构上表面固定有上半圆球(1041),所述圆柱结构下表面固定有圆台(1042);所述圆台(1042)下表面固定有限位圆柱(1043);所述限位圆柱(1043)下表面固定有下半圆球(1044);

所述圆形滑槽(3022)的横截面从上到下依次为矩形、倒等腰梯形、半圆形组合的结构;

所述限位孔B(3023)的横截面与圆形滑槽(3022)的横截面相同,所述限位孔B(3023)的横截面相当于圆形滑槽(3022)的横截面竖直向下位移0.1mm-5mm;所述限位孔B(3023)的结构为限位孔B(3023)的横截面关于中心线旋转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301)上表面固定有触发绳导向座(303);所述触发绳(504)贯穿触发绳导向座(303)内部;所述触发绳导向座(303)内径比触发绳(504)外径大1mm-3mm;

所述触发绳导向座(303)包括圆管和喇叭口结构;所述圆管上表面与喇叭口结构固定连接;所述喇叭口结构上端的开口处开设有圆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滑槽(3022)内表面设置有越来越紧的滑动阻尼卡块(3024)或者滑动阻尼垫(3025);

所述滑动阻尼卡块(3024)从圆形滑槽(3022)内的限位孔B(3023)处开始设置,沿着圆形滑槽(3022)内表面逆时针或者顺时针设置滑动阻尼卡块(3024),该滑动阻尼卡块(3024)的尺寸依次增加,其范围为1mm-5mm;

所述滑动阻尼垫从圆形滑槽(3022)内的限位孔B(3023)处开始设置,沿着圆形滑槽(3022)内表面逆时针或者顺时针设置滑动阻尼垫(3025),该滑动阻尼卡块(3024)的厚度依次增加,其范围为1mm-5mm。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后视镜。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增加,私家车拥有量很多;使得交通道路上行驶的汽车越来越多;由于后视镜是车辆最靠外的位置,其两个后视镜的宽度也是最大的;因此,在每年的汽车交通事故中,后视镜碰撞、擦伤、碰掉落的情况占据较大的比率;其后视镜的碰撞、擦伤、碰掉落等损伤给车主带来了财产损失。

目前的汽车后视镜仅能在轻微接触时,发生擦伤,稍微重一点的话,就是碰坏,甚至掉落状态;其财产损伤还是比较大的;还甚至在碰掉的后视镜会击打至车身、路边行驶的路人等情况,造成连带的人身安全和巨大财产损失。

本发明的一种车辆后视镜,通过后视镜上的碰撞触发罩的作用,当汽车的后视镜发生碰撞时,碰撞触发罩带动触发装置,使得碰撞旋转支座中发生旋转,具有在后视镜发生轻微碰撞时,后视镜会在较轻碰撞力的作用下,旋转移动一定的角度;在后视镜发生严重碰撞时,后视镜会在非常大的碰撞力的作用下,旋转移动较大的角度,一般在90多度便会停下,因为达到90度时,对方汽车的后视镜与该汽车后视镜便会相离,该汽车的后视镜在惯性,以及滑动阻尼卡块、滑动阻尼垫的增大阻力、减速的作用下,一般会转动90多度,直至停下,且转动的角度越大说明碰撞力越大,转动的角度越大受到滑动阻尼卡块、滑动阻尼垫的增大阻力也越大,防止后视镜转圈造成的二次伤害;同时当碰撞发生后,后视镜本体不会受到较大损失,其中,还会因为粘贴了防撞贴等起到缓冲作用的原因,后视镜本体受到的损伤可以几乎不计或者损伤极小,甚至没有损伤;因为本发明的一种车辆后视镜,当发生碰撞后,后视镜旋转后,还可以人为操作将后视镜回位,并不会造成部件断裂等情况,其磨损也是使用的正常损耗之内。因此,本发明具有防撞功能、回位功能,当然也仅限后视镜防撞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后视镜,通过后视镜上的碰撞触发罩的作用,当汽车的后视镜发生碰撞时,碰撞触发罩带动触发装置的作用,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后视镜不防撞,发生碰撞时,存在碰坏,甚至掉落状态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车辆后视镜,包括后视镜本体、后视镜支座、碰撞旋转支座、碰撞触发罩和触发装置;

所述后视镜本体背部的周侧面开设有与碰撞触发罩相配合的槽口;所述碰撞触发罩与槽口在前后方向的滑动连接;所述后视镜本体背部固定有弹性件A;所述弹性件A可以是弹簧;所述弹性件A的另一端与碰撞触发罩的内表面相接触;

所述触发装置包括碰撞触发板;所述碰撞触发板靠近后视镜上的反光镜的一侧表面固定有弹性件B;所述弹性件B可以是弹簧;所述弹性件B的另一端与后视镜本体内表面相接触;所述碰撞触发板另一侧表面固定有限位滑动柱;所述限位滑动柱贯穿后视镜本体外壳;所述碰撞触发罩内表面固定有触发柱;

所述触发柱与限位滑动柱的位置关系分别有:

汽车静止且后视镜未碰撞时,所述触发柱与限位滑动柱之间存在较大距离;该较大距离一般也在3mm-10mm之间;

汽车高速行驶且后视镜未碰撞时,所述触发柱与限位滑动柱之间存在较小距离;该较小距离一般也在2mm-5mm之间,且较大距离大于该较小距离;其中由较大距离变为较小距离的原因是,高速行驶时,碰撞触发罩会受到空气阻力,其阻力对碰撞触发罩作用力使得碰撞触发罩会向后移动较小距离;该距离的设置会根据实际行驶过程中以及碰撞触发罩的形状收到的力的大小,来设置弹性件A的弹性系数k,且该弹性系数k会稍稍偏大一些;

汽车后视镜碰撞时,所述触发柱向汽车后方向移动,并移动至与限位滑动柱接触,以及触发柱将限位滑动柱向汽车后方向推动;

这里也解释了为什么需要存在上述的较小距离,因为碰撞力与空气阻力相比,显然碰撞力明显远远大于空气阻力;该较小距离是允许最高速的情况下,碰撞触发罩受到空气阻力最大的情况下,触发柱与限位滑动柱至少要有的较小距离,也就是只有受到碰撞力这种级别的力量时,触发柱就会从存在距离变成接触,并将限位滑动柱向汽车后方向推动一小段距离,大约为1mm-5mm,最优应控制在1-2mm左右;必须要尽量小的移动距离就可以触发,因为在高速行驶时,在碰撞的一刹那,就需要将触发碰撞旋转支座,并使得碰撞旋转支座可以旋转;

同时当触发柱将限位滑动柱向汽车后方向推动、触发时,碰撞触发罩的罩口处的一表面应该与后视镜本体的槽口内表面还存在一点小小的距离,大约为1mm-5mm;因为碰撞并触发后,汽车还在高速行驶时,此时若碰撞触发罩的罩口处的一表面与后视镜本体相接触,后视镜还是会被碰坏,因为触发时若碰撞触发罩不能继续移动,碰撞触发罩受到的碰撞力会瞬间增大到足以撞断后视镜的地步;如若碰撞触发罩的罩口处的一表面与后视镜本体之间还会存在极小的缝隙或者间距,碰撞触发罩便会继续移动,碰撞触发罩受到的碰撞力就不会显著增加,一直到碰撞旋转支座进行旋转时,碰撞触发罩受到的碰撞力也就更不会显著增加;该期间过程中,虽然会略有增加,但是其增加的力都不回对后视镜造成实质损伤;且该期间过程中,给予触发到碰撞旋转支座进行旋转时的过程中的时间极短或者很少,至少该时间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也就是触发绳的紧绷程度、材料韧性等需要筛选,其触发绳的紧绷程度需要维持在较高状态、选择触发绳的材料需要能让触发绳可以瞬间尽可能快的触发,也就是弹性极低,强度高等特点;还有一些实际制作时,产品零件的光滑度、灵敏度等方面都需要考虑;本发明的部件中,为了更好的使得触发块移动,本发明中的部件边缘等位置均可以开设圆角等常规手段进行处理;以达到尽可能的满足碰撞时更好的触发;

其中,限位滑动柱在被推动时,碰撞触发板便会立马带动触发绳移动,触发绳移动便会立马带动触发块上移,一旦触发块上移时,触发块就可以从限位孔B的上方滑动至圆形滑槽中;此时的碰撞旋转支座便可以可以旋转;该圆形滑槽内底面与限位孔B中相对应的结构特征之间的高度差可以极小,甚至0.01mm,根据所需的灵敏度进行调节,一般在0.5mm-2mm内即为最佳;

所述后视镜本体内部在前后方向上滑动配合有触发装置;所述触发装置在后视镜支座一侧固定连接有触发绳;所述后视镜本体内部开设有与触发绳相配合的安装孔;所述触发绳末端固定有可以上下位移的触发块;所述触发块周侧面固定有限位板,所述触发块周侧面配合有圆形弹簧,所述圆形弹簧位于限位板上方;所述触发块与碰撞旋转支座的上支座上下方向的滑动配合;

所述碰撞旋转支座包括上支座和下支座;所述下支座上表面固定有T型支柱;所述上支座下表面开设有与T型支柱相配合的安装孔B;所述上支座内部开设有与触发块和限位板相配合的限位孔A;所述下支座上表面开设有阶梯孔型的圆形滑槽;所述圆形滑槽内底面开设有与触发块底部配合的限位孔B;所述限位板和圆形弹簧的作用是,将触发块回位的作用,即事后通过人为将后视镜转动至原位,在限位板和圆形弹簧的作用下使得触发块与限位孔B配合即可;

所述后视镜本体在后视镜支座一侧固定有碰撞旋转支座的上支座;所述碰撞旋转支座的下支座与后视镜支座固定连接;所述后视镜支座固定在汽车的后视镜处;

所述后视镜本体与碰撞旋转支座的上支座可以设计为一体结构;所述碰撞旋转支座的下支座与后视镜支座可以设计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碰撞旋转支座的下支座与后视镜支座还可以固定安装有后视镜电动折叠座;所述后视镜电动折叠座包括折叠底座、折叠座和微型电机;所述折叠底座与后视镜支座固定连接;所述折叠底座内部固定安装有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齿轮A;

所述折叠座与碰撞旋转支座的下支座固定连接;所述折叠座内部固定安装有齿轮B;所述齿轮A与齿轮B啮合传动;所述折叠底座与折叠座转动连接;

所述折叠座内部固定由限位卡块;所述微型电机的输出轴末端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卡块与微型电机的输出轴末端的限位槽转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触发块包括圆柱结构、上半圆球、圆台、限位圆柱和下半圆球;

所述圆柱结构上表面固定有上半圆球,所述圆柱结构下表面固定有圆台;所述圆台下表面固定有限位圆柱;所述限位圆柱下表面固定有下半圆球;

所述圆形滑槽的横截面从上到下依次为矩形、倒等腰梯形、半圆形组合的结构;

所述限位孔B的横截面与圆形滑槽的横截面相同,所述限位孔B的横截面相当于圆形滑槽的横截面竖直向下位移0.1mm-5mm;所述限位孔B的结构为限位孔B的横截面关于中心线旋转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上支座上表面固定有触发绳导向座;所述触发绳贯穿触发绳导向座内部;所述触发绳导向座内径比触发绳外径大1mm-3mm;

所述触发绳导向座包括圆管和喇叭口结构;所述圆管上表面与喇叭口结构固定连接;所述喇叭口结构上端的开口处开设有圆角。

进一步地,所述圆形滑槽内表面设置有越来越紧的滑动阻尼卡块或者滑动阻尼垫;

所述滑动阻尼卡块从圆形滑槽内的限位孔B处开始设置,沿着圆形滑槽内表面逆时针或者顺时针设置滑动阻尼卡块,该滑动阻尼卡块的尺寸依次增加,其范围为1mm-5mm;

所述滑动阻尼垫从圆形滑槽内的限位孔B处开始设置,沿着圆形滑槽内表面逆时针或者顺时针设置滑动阻尼垫,该滑动阻尼卡块的厚度依次增加,其范围为1mm-5mm。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一种车辆后视镜中的碰撞触发罩,可以为了具有防水功能,可以将后视镜本体上的槽口设计为L型,以及与槽口相配合的碰撞触发罩的罩口设计,即可具有防水功能;并且碰撞触发罩与后视镜本体的配合是十分光滑,配合间隙较低,使得碰撞时,碰撞触发罩不会发生侧移,导致触发流程不顺利。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后视镜上的碰撞触发罩的作用,当汽车的后视镜发生碰撞时,碰撞触发罩带动触发装置的作用,当汽车的后视镜发生碰撞时,碰撞触发罩带动触发装置,使得碰撞旋转支座中发生旋转,具有在后视镜发生轻微碰撞时,后视镜会在较轻碰撞力的作用下,旋转移动一定的角度;在后视镜发生严重碰撞时,后视镜会在非常大的碰撞力的作用下,旋转移动较大的角度,一般在90多度便会停下;即当发生碰撞后,后视镜旋转后,还可以人为操作将后视镜回位,并不会造成部件断裂等情况,其磨损也是使用的正常损耗之内,故具有防撞功能、回位功能。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车辆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车辆后视镜的部分结构透视图;

图3为后视镜本体和碰撞触发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后视镜本体处于后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结构后视图;

图6为触发装置处于前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触发装置处于后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碰撞触发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碰撞触发罩的结构主视图;;

图10为触发绳和触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碰撞旋转支座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结构主视图;

图13为图1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3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5为带有后视镜电动折叠座的一种车辆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碰撞旋转支座处于触发过程中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碰撞旋转支座分别为触发前T0、触发中T1、触发至可以旋转T2的三种状态的变化示意图;

图18为滑动阻尼卡块与圆形滑槽的第一种位置示意图;

图19为滑动阻尼卡块与圆形滑槽的第二种位置示意图;

图20为滑动阻尼垫与圆形滑槽的第一种位置示意图;

图21为滑动阻尼垫与圆形滑槽的第二种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1所示,本发明为一种车辆后视镜,包括后视镜本体1、后视镜支座2、碰撞旋转支座3、碰撞触发罩4和触发装置5;

后视镜本体1背部的周侧面开设有与碰撞触发罩4相配合的槽口101;碰撞触发罩4与槽口101在前后方向的滑动连接;后视镜本体1背部固定有弹性件A102;弹性件A102可以是弹簧;弹性件A102的另一端与碰撞触发罩4的内表面相接触;

触发装置5包括碰撞触发板501;碰撞触发板501靠近后视镜上的反光镜107的一侧表面固定有弹性件B502;弹性件B502可以是弹簧;弹性件B502的另一端与后视镜本体1内表面相接触;碰撞触发板501另一侧表面固定有限位滑动柱503;限位滑动柱503贯穿后视镜本体1外壳;碰撞触发罩4内表面固定有触发柱401;

触发柱401与限位滑动柱503的位置关系分别有:

汽车静止且后视镜未碰撞时,触发柱401与限位滑动柱503之间存在较大距离;该较大距离一般也在3mm-10mm之间;

汽车高速行驶且后视镜未碰撞时,触发柱401与限位滑动柱503之间存在较小距离;该较小距离一般也在2mm-5mm之间,且较大距离大于该较小距离;其中由较大距离变为较小距离的原因是,高速行驶时,碰撞触发罩4会受到空气阻力,其阻力对碰撞触发罩4作用力使得碰撞触发罩4会向后移动较小距离;该距离的设置会根据实际行驶过程中以及碰撞触发罩4的形状收到的力的大小,来设置弹性件A102的弹性系数k,且该弹性系数k会稍稍偏大一些;

汽车后视镜碰撞时,触发柱401向汽车后方向移动,并移动至与限位滑动柱503接触,以及触发柱401将限位滑动柱503向汽车后方向推动;

后视镜本体1内部在前后方向上滑动配合有触发装置5;触发装置5在后视镜支座2一侧固定连接有触发绳504;后视镜本体1内部开设有与触发绳504相配合的安装孔103;触发绳504末端固定有可以上下位移的触发块104;触发块104周侧面固定有限位板105,触发块104周侧面配合有圆形圆形弹簧106,圆形弹簧106位于限位板105上方;触发块104与碰撞旋转支座3的上支座301上下方向的滑动配合;

碰撞旋转支座3包括上支座301和下支座302;下支座302上表面固定有T型支柱3021;上支座301下表面开设有与T型支柱3021相配合的安装孔B3011;上支座301内部开设有与触发块104和限位板105相配合的限位孔A3012;下支座302上表面开设有阶梯孔型的圆形滑槽3022;圆形滑槽3022内底面开设有与触发块104底部配合的限位孔B3023;限位板105和圆形弹簧106的作用是,将触发块104回位的作用,即事后通过人为将后视镜转动至原位,在限位板105和圆形弹簧106的作用下使得触发块104与限位孔B3023配合即可;

后视镜本体1在后视镜支座2一侧固定有碰撞旋转支座3的上支座301;碰撞旋转支座3的下支座302与后视镜支座2固定连接;后视镜支座2固定在汽车的后视镜处。

优选地,碰撞旋转支座3的下支座302与后视镜支座2还可以固定安装有后视镜电动折叠座6;后视镜电动折叠座6包括折叠底座、折叠座和微型电机;折叠底座与后视镜支座2固定连接;折叠底座内部固定安装有微型电机;微型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齿轮A;

折叠座与碰撞旋转支座3的下支座302固定连接;折叠座内部固定安装有齿轮B;齿轮A与齿轮B啮合传动;折叠底座与折叠座转动连接;

折叠座内部固定由限位卡块;微型电机的输出轴末端开设有限位槽;限位卡块与微型电机的输出轴末端的限位槽转动配合。

优选地,触发块104包括圆柱结构、上半圆球1041、圆台1042、限位圆柱1043和下半圆球1044;

圆柱结构上表面固定有上半圆球1041,圆柱结构下表面固定有圆台1042;圆台1042下表面固定有限位圆柱1043;限位圆柱1043下表面固定有下半圆球1044;

圆形滑槽3022的横截面从上到下依次为矩形、倒等腰梯形、半圆形组合的结构;

限位孔B3023的横截面与圆形滑槽3022的横截面相同,限位孔B3023的横截面相当于圆形滑槽3022的横截面竖直向下位移0.1mm-5mm;限位孔B3023的结构为限位孔B3023的横截面关于中心线旋转而成。

优选地,上支座301上表面固定有触发绳导向座303;触发绳504贯穿触发绳导向座303内部;触发绳导向座303内径比触发绳504外径大1mm-3mm;

触发绳导向座303包括圆管和喇叭口结构;圆管上表面与喇叭口结构固定连接;喇叭口结构上端的开口处开设有圆角。

优选地如图18-21所示,圆形滑槽3022内表面设置有越来越紧的滑动阻尼卡块3024或者滑动阻尼垫3025;也可以有松到紧,又由紧到松;

滑动阻尼卡块3024从圆形滑槽3022内的限位孔B3023处开始设置,沿着圆形滑槽3022内表面逆时针或者顺时针设置滑动阻尼卡块3024,该滑动阻尼卡块3024的尺寸依次增加,其范围为1mm-5mm;

滑动阻尼垫从圆形滑槽3022内的限位孔B3023处开始设置,沿着圆形滑槽3022内表面逆时针或者顺时针设置滑动阻尼垫3025,该滑动阻尼卡块3024的厚度依次增加,其范围为1mm-5mm。

优选地,本发明的一种车辆后视镜中的碰撞触发罩4,可以为了具有防水功能,可以将后视镜本体1上的槽口101设计为L型,以及与槽口101相配合的碰撞触发罩4的罩口设计,即可具有防水功能;并且碰撞触发罩4与后视镜本体1的配合是十分光滑,配合间隙较低,使得碰撞时,碰撞触发罩4不会发生侧移,导致触发流程不顺利。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一种车辆后视镜专利购买费用说明

专利买卖交易资料

Q:办理专利转让的流程及所需资料

A:专利权人变更需要办理著录项目变更手续,有代理机构的,变更手续应当由代理机构办理。

1:专利变更应当使用专利局统一制作的“著录项目变更申报书”提出。

2:按规定缴纳著录项目变更手续费。

3: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原件。

4:专利权转移的,变更后的专利权人委托新专利代理机构的,应当提交变更后的全体专利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Q:专利著录项目变更费用如何缴交

A:(1)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大厅收费窗口缴纳,(2)通过代办处缴纳,(3)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款,更多缴纳方式

Q:专利转让变更,多久能出结果

A: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递交后,一般1-2个月左右就会收到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下达《转让手续合格通知书》。

动态评分

0.0

没有评分数据
没有评价数据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复制
用户中心
我的足迹
我的收藏

您的购物车还是空的,您可以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在线留言
返回顶部